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孩子對任何新鮮事物都有一份好奇心,這使他們常常產(chǎn)生探索的沖動,而一些家長往往在孩子主動進行嘗試時,由于怕臟或怕孩子做不好而為孩子代勞。
孩子伸手抓飯別阻止以免打擊他的主動性
當(dāng)你把飯、菜做好,盛放上桌時,寶寶第一次做出讓你意外的動作——他自己伸手去抓飯、菜。這時,你會怎么做?可能不少家長會以“手臟”等為由阻止孩子抓飯,尤其多次口頭阻止無效,眼看孩子把飯菜扒拉得滿桌都是,相信一些家長會“啪”地打一下孩子的手,強行制止他抓飯。
“事實上,寶寶第一次伸手抓東西吃,很可能是他主動嘗試自己吃飯的開始。如果家長隨意制止,不僅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吃飯的興趣和獨立進食的能力,更可能破壞孩子做事的主動性,甚至產(chǎn)生失敗感。長此以往,主動性會被扼殺,孩子以后還可能出現(xiàn)自卑、退縮、過度膽怯等不良心理。”我省兒童保健專家、副主任醫(yī)師朱曉華說。
通常,6個月左右的寶寶就有了自我吃飯的沖動。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在大人吃飯時他總是眼巴巴地看著,或他在飯桌上抓著菜就想往嘴里放,做家長的你就應(yīng)該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學(xué)著自己吃飯。朱曉華建議,吃飯前,媽媽可以在地上鋪一塊塑料布,給寶寶洗凈小手、穿上小圍裙,再給他準(zhǔn)備一些能拿著吃的食物,比如磨牙餅干、水果塊;等到孩子1歲半左右時,可以拿湯勺了,媽媽們可以將食物切成適合孩子舀的塊狀,讓他自己試著用湯勺舀著吃,即使他吃得慢,也不要幫忙喂他。
“對寶寶來說,感到‘我能自己吃’很重要,這是他獨立做人的第一步。”朱曉華說。
放手讓孩子多嘗試有利于培養(yǎng)主動性
對孩子來說,整個世界都是新鮮的,他們比成人有更多強烈地想去嘗試的沖動。然而,現(xiàn)在的父母對孩子管教、照顧過多,時間久了,就會遏制其主動性的發(fā)展。
朱曉華說,像一些家長,孩子一兩歲了,還是想要什么,用手一指,家長就立即滿足,自然孩子說話的主動性大大減少;兩三歲時,孩子“自我意識”萌生,自我獨立愿望更強烈,他們開始想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但是,有的家長卻嫌孩子穿衣慢或刷牙不干凈,就繼續(xù)一一代替他做,逐漸也會消減孩子主動做事的積極性。
“如果家長能尊重孩子,放手給他們多一些嘗試的機會,對培養(yǎng)他們做事的主動性很有好處。”朱曉華說,當(dāng)孩子從一件件不會做的小事到獨立完成,他能反復(fù)體驗到獨立做事的成功樂趣,這會極大地增強他們的自信,讓他們能更積極主動地嘗試做其他事情。
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都要先鼓勵再指導(dǎo)
如果孩子幫忙收拾碗筷,你這邊剛想表揚他懂事,他那邊就把飯碗、盤子打碎一地,你很可能氣得脫口而出:“快一邊呆著去,真是越幫越忙!”
“看似氣頭上的一句話,卻可能狠狠挫敗了孩子主動做事的積極性。”朱曉華說。
雖然孩子有了主動嘗試獨立做一件事情的沖動,但并不意味著他已有足夠能力去勝任這件事。假如孩子因為嘗試失敗,受到家長的批評,表面看你只是批評他沒有做好這一件事,但孩子所感受到的卻還包含著對他主動嘗試的批評。下一次,他再遇到同樣的事或沒能力做好的事,可能就不敢再嘗試了。
相反,對于孩子獨立嘗試的事,只要他付出了努力,無論結(jié)果如何,家長的認可和鼓勵都會使孩子產(chǎn)生信心。接下來,你再對他的不足之處予以指導(dǎo),他們再做類似事情時,很可能會是一個好結(jié)果,而這種成功體驗,對他們做事主動性又是一次強化。
下一篇:學(xué)走路嬰兒推車很管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韓式優(yōu)于西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