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實例鏈接:
實例1
有位叫樂樂的寶貝,是個早產兒,出生時曾發生輕度窒息。像他這樣的寶貝是腦癱的高危患兒,出生后只要注意密切觀察和測試,是完全能夠及早發現的。
樂樂的父母在他出生42天時,雖然曾帶他去保健科做過追蹤復查,但當時由于樂樂未能與測查人員很好地配合,當時并沒有發現什么異常表現。于是,父母放心地以為樂樂很健康,對做測查就不在意了。樂樂學會走路后,總是一顛一顛的,父母和其他人都認為,剛會走的寶貝就是這樣,沒有引起注意,可樂樂快2歲了還是走得不好,再去看醫生卻被診斷為典型的輕度腦癱。更重要的是他已經失去了最佳治療和訓練時機,只得再大一些做“跟腱延長術”來彌補大運動發育障礙造成的坡行遺憾。
實例2
添添是個既活潑又漂亮的寶貝,人見人愛,可就是快9個月了還不會爬。媽媽在一位醫生朋友提醒下,帶他去看小兒骨科醫生。醫生給添添做了超聲波檢查后,確診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于是很快進行了治療。
醫生說,幸好添添是在1歲以內及時發現的,治療上比較簡單,不用采取手術,只需采取戴寬尿布或支具的方法矯正即可。大多寶貝經過矯正,關節脫位都可在半年或1年后恢復正常。如果在1歲之前沒能及時發現,脫位就會越來越嚴重,日后會造成明顯異常,治療上也較復雜,需要采取手術。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于寶貝能否康復特別關鍵。
益處5:幫助發現寶貝的超常能力,為其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少數寶貝的智力發展非常優秀,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稱為超常兒童。超常兒童約占整個兒童總數的1%-3%,但需要經常進行智能測查。這正是開展家庭自測的優勢所在,特別是幼小的寶貝,自我表現能力較差,僅憑一兩次的測查是難以發現的,而家庭智能測查恰恰可做到經常、反復、細致。
當發現寶貝明顯比同齡的寶貝發展得快,要想到他可能是超常的寶貝。比如,有個寶貝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總愛刨根問底,對周圍的變化興趣濃厚,特別是語言能力表現突出,才剛剛2歲但表達詞匯非常豐富,經過測查智商為132,屬于超常兒童。像這樣的寶貝,從3-4個月起父母就應帶到兒童保健機構進行定期測查。一旦寶貝被確定超常時,應在有關方面的專家指導下,及時進行相應的開發和訓練。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在家里對相應的五大能區提前2-3個年齡段進行訓練,這樣會不失時機給寶貝提供充分發展智力潛能的機會。
益處6:根據寶貝的具體發展水平,采取個性化促進訓練,動態地觀察寶貝的智能發展
開展家庭自測,可每個月或根據需要經常進行測查,每次記錄測查結果。如果寶貝在某方面的發展稍弱一些,盡早請教有關專家,著重對此方面進行促進訓練,一般來講都會使寶貝的能力得到促進和提高。
實例鏈接:
有個3個月叫袁夢怡的寶貝,在家里測查時發現,大運動和適應能力發育正常,語言和社交行為發育較好,而精細動作發育卻落后1個月齡組。精細動作發育是有規律的,但往往卻易被家長忽略。她的父母在專家指導下,對她加大力度進行精細運動方面的促進訓練,每天讓她多握色彩鮮艷及帶響聲的撥浪鼓,多握筷子或媽咪手指等。這樣,不僅促進了寶貝的精細動作發展,同時媽咪溫柔的聲音與寶貝交流,使寶貝情緒非常愉快,也間接起到促進精細動作發展的作用。待到寶貝4個月時再進行測查時,精細動作能力已得到明顯提高。
專家簡介
高振敏 主任醫師 1958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兒科專業,從事兒科臨床及兒童保健工作4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長期從事小兒智能測查和開發的研究工作,目前是國內兒童生長發育測評及智能鑒定的權威人士。先后完成三項小兒智能測查方面的重要科研課題,多次獲衛生部及北京市級科技獎。
編輯:趙京文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搓搓手——寶寶冬天的全方位健康操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六個月喂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