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82歲的北京兒童醫院外科主任醫師張金哲教授的白大褂口袋里,裝著10來個張教授自己做的小本,給孩子看病時,張教授經常要撕下一張給一些患兒的家長。小紙條上,有的寫著小兒腸痙攣性腹痛怎么辦,有的寫著小兒正常淋巴結增大什么樣,還有的寫著幼兒大便帶血怎么回事等等。為什么要給家長這些紙條?張教授說,必須讓家長知道孩子會有“第三態”。
什么是“第三態”?張金哲教授給記者介紹說,在臨床上,第一態是健康態,第二態是疾病態,而第三態則是表現出不健康的癥狀卻又查不出患了什么疾病,這令家長非常擔心,一些醫生往往也無法做出正確的診斷。
張教授有張紙條上整齊地寫著:“腸痙攣性腹痛:1、腹痛時間不長(幾分鐘,極少超過兩小時)2、痛過后吃玩如常能跑能跳;3、長年發作也不影響營養及生長發育。多為過敏體質,兩三年逐漸自愈。平時不需吃藥,痛超過兩小時看急診?!?/p>
張教授解釋說:“有許多孩子,腹痛經常發作,什么檢查都做過了,還是查不出原因,時間不長,只有幾分鐘,有的甚至幾秒鐘,最長不超過兩小時,歷時一兩年,也不影響發育。家長帶著孩子四處求醫,最后到我這里。我告訴他們沒事,可能他們半信半疑吧,后來我覺得有必要給他們一個這樣的‘收條’,就專門制作了這些小紙條,送給有這些情況的患兒家長?!?/p>
其實,這些腹痛主要是由于腸過敏引起的。小兒腹痛有兩個多發階段,一是斷乳前后,二是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前者是因為斷乳后孩子的食譜發生了很大變化,進食了許多和以前不一樣的食物;后者是因為孩子上了學,生活規律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上孩子胃腸比較敏感,就可能出現腹痛。一些小兒哮喘也是一樣,只不過過敏是發生在呼吸道,孩子大了,有些慢慢就好了。
張教授的口袋里有10多本這樣的紙條,這位我國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非常細心地在紙條上羅列了好幾種“第三態”的情況,有腸痙攣性腹痛、小兒正常淋巴結增大、嬰兒肛周血管擴張、嬰兒肌性斜頸、幼兒大便帶血等。兒童第三態雖然一般情況下沒事,但家長需要注意觀察,必要時找醫生檢查治療。
張教授希望通過本報告訴家長們,如果孩子出現了“第三態”的狀況,家長應該每個月為孩子量一下身高、體重,只要不影響發育,應該說就不會有什么問題。
下一篇:34個月嬰兒生長發育規律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89個月平均身高應是多少營養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