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受訪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番禺院區兒科主任醫師 謝丹宇
進入夏季之后,很多小寶寶會出現腹瀉。兒科專家表示,腹瀉是兒科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臨床看,絕大多數腹瀉跟病毒感染有關,也有可能是跟喂養方式、體質因素、外界因素、輔食種類等非感染性因素有關。但是,目前有不少的家長在面對寶寶腹瀉時,卻是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
●不要馬上用止瀉藥
用止瀉藥看著表面效果顯著,卻不知道有時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腹瀉可以看做是人體為了抵御感染而產生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番禺院區兒科主任醫師謝丹宇說,當細菌、病毒進入人體消化道時,機體可通過腹瀉的方式把細菌、病毒排出去,而止瀉藥會增加腸張力,抑制腸蠕動,使腸內容物延遲排泄,如果過早地給孩子使用止瀉藥,病毒及細菌等病原體不能從體內排泄出去,會損害機體的自然防御能力,導致病情加重。
同時,這類藥物副作用較大。有時醫生也會根據患兒病情的具體情況在短期內使用,但是,家長切忌私自去購買使用。一般來說,無論是感染性腹瀉還是非感染性腹瀉,都可以先用一些微生態藥物,如雙歧桿菌等,這些藥物可補充腸道內正常菌群,抑制有害菌群,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但因其無殺菌作用,在感染性腹瀉治療中是一個輔助治療方式,只能是腹瀉治療的一個補充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抗生素使用。
●不見好轉就換醫院
絕大多數小兒腹瀉雖然不是一個很可怕的疾病,但是要完全康復的話,也是要大概一周的時間,尤其是非感染性腹瀉,恢復正常需要更長的時間,有些媽媽見寶寶腹瀉一兩天了也不見好轉,就認為是醫生采用的治療方式或所開的藥物沒有用,便急著換醫生換藥物。
謝丹宇說,其實任何藥物的治療都是需要一個療程的,如果頻繁換醫生換藥,對寶寶的病情也是不利的,只要不是病情加重,盡量不要隨便換醫生換藥,否則往往會適得其反。
●不要見好了就停藥
一些媽媽在給寶寶用藥時,總是以癥狀為服藥的依據,認為腹瀉嚴重時就吃多點藥,輕點就可以少吃點藥,稍有好轉了就可以停藥了。
其實這是不科學的。謝丹宇說,這樣很容易造成寶寶腹瀉的復發,嚴重者甚至轉為慢性腹瀉,給治療帶來了很多的困難。正確的做法是癥狀完全消失后,再繼續用藥2-3天,然后做個大便常規等檢查,確定轉為陰性后再停藥。
●腹瀉時不需要禁食
有些媽媽認為,腹瀉時不給寶寶吃東西,可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減少大便的排泄量。其實,腹瀉時繼續飲食可以保持腸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長。減少小兒體液丟失,加快體力恢復,減少小兒營養不良的發生,是有利于寶寶身體康復的。
正確的做法是,在腹瀉期間不禁食不禁水,飲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母乳喂養的小兒繼續堅持照常母乳喂養,人工喂養的小兒改用脫脂奶粉進行喂養,幼兒則可以吃一些白粥、豆腐、青菜、蘋果泥等,但是頻繁嘔吐或者已經出現精神狀態不好,則需要禁食并同時第一時間送到醫院就診。
●腹瀉剛好不可大補營養
有些家長心疼寶寶腹瀉后瘦了,于是在寶寶剛一好轉的時候,就趕緊給寶寶喂各種肉食、雞蛋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想以此來彌補寶寶腹瀉造成的營養損失,其實這樣做也是不科學的,這樣反而會加重寶寶胃腸的負擔,使腹瀉反復,遷延不愈。
寶寶腹瀉怎辦?
每次一遇到寶寶拉肚子時,家長往往不知所措,有時候還處理不當,比如對寶寶的屁屁清洗不夠及時,以致于變成“紅臀”。因此,謝丹宇指出,當家里的寶寶腹瀉時,爸爸媽媽第一時間應該學會初步觀察狀況,然后學會初步處理。現在就教大家一些小兒腹瀉的居家護理方法。
查大便狀況
——尋腹瀉原因
(1)饑餓型大便呈暗綠色,可能是由于喂養不足導致,要加強喂養;
(2)泡沫型大便可能是由于母親飲食過甜引起,此時需調整母親飲食;
(3)消化不良型大便如酸臭味,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如腐臭味,蛋白質消化不良,此時需調整母親飲食。
謝丹宇指出,12個月以下母乳喂養的寶寶可以繼續堅持母乳喂養,但每次進食量減少些,相應進食次數可增多,盡量少量多餐;人工喂養的寶寶可以改用脫脂奶粉進行喂養;已經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要稍減少或暫停喂養各種肉食,以免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加重腹瀉。飲食上盡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粥、面條湯等。不要給寶寶喝碳酸飲料等冷飲,而冷涼食物進食過多時也容易造成胃腸道的應激反應而導致腹瀉。
喂寶寶食物
——家長一定要洗干凈手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及用具要定時消毒,保持清潔衛生。給小兒吃的食物也要保持新鮮,在夏季,天氣炎熱,食品比較容易變質,而寶寶的胃腸道功能相對成人要弱一點,所以,給寶寶吃的食物生熟要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要及時儲存,且儲存的時間不宜過長。
家長在給小兒喂食前也要注意把手洗干凈,強調手衛生,因為絕大多數消化道傳染病均是通過手接觸傳染的。
拉了肚子
——洗干凈屁屁
嬰幼兒的皮膚比較嬌嫩,腹瀉時排出物一般酸性較強,而且大便次數多,如果不及時更換尿布,則很容易黏在肛門周圍、外陰及臀部,時間一長的話就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臀紅,嚴重者可導致臀部皮膚糜爛。因此,每次便后要將皮膚的大便擦洗干凈,并把皮膚擦干,也可以適當在臀部涂一些沒有刺激性的油或者護臀霜。
精神狀態差
——帶上便便及時就醫
父母要觀察寶寶大便次數是否增多,大便量是否增大,大便是否有粘液或膿、血便等,如果量和次數差不多,性狀還可以,寶寶精神狀態也可以的話,則可以暫時觀察下。
如果寶寶煩躁不安加重,囟門和眼窩出現凹陷,哭時眼淚少,看上去口干舌燥,這種情況表明寶寶的身體脫水已經出現了,或是在家治療了幾天,但病情加重或病情遷延,出現頻繁的水樣便,嘔吐、口渴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寶寶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癥狀,說明病情沒有控制,需要趕緊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同時,家長最好能及時搜集寶寶的大便(用一個膠袋裝上)送到就近的醫院化驗,大便的樣本量不需要太多,挑看上去有黏液或有血絲的少量即可。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林惠芳
下一篇:勿把小兒川崎病當感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區分手足口與水痘,看皮疹部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