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37周的新生兒。早產兒不僅僅是出生體重低、個頭小,更重要的是其各器官系統發育的不成熟。因此,早產兒出院后還要定期到醫院隨訪,并重點關注營養、體格發育、神經系統發育和早期遺留問題。
評價早產兒發育要用矯正年齡
早產兒通常出院后兩周開始隨訪,隨后3~6個月每月一次,以后根據小兒發育情況及體檢狀況決定后續頻率,多數情況為12月內每3個月一次,1歲后半年一次,直至兩歲。根據每次體檢狀況決定頻率,有問題或可疑有問題者隨訪頻率會增加。隨訪主要針對營養、疾病診治及早期發育進行,由早產兒隨訪及系統管理小組完成。根據存在問題的不同,隨訪工作逐漸轉為由相應專科醫生負責,如呼吸科醫生或神經科醫生等。
早產兒體格發育及神經系統發育評價均應采用矯正年齡。矯正年齡(月)出生后月齡-[40-出生時胎齡(周)]/4,出生時胎齡28周及以上早產兒通常在兩歲以內使用矯正年齡,出生時胎齡<28周者需使用矯正年齡至3歲。若不使用矯正年齡,一方面不能準確描述成長中早產兒發育狀況,另一方面還會給家長造成不必要的緊張及壓力。
身高指標更重要
早產兒出院后要定期進行營養及發育評估。體格發育主要以身高、體重、頭圍來評定,其中每個指標都非常重要,但其間的關系更重要。體重往往是家長最關心的指標,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小兒的體格發育,但身長指標更重要,能較好地反映長期的營養狀況。
通常情況下,如果體格發育指標低于同年齡小兒的第10百分位,就是體格發育落后。如果體格發育指標低于同年齡小兒的第25百分位,就要進行營養強化。所謂營養強化是指在常規營養下,給予額外的營養素及能量,以保證體格發育的追趕。每次隨訪時,醫生會將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與生長發育曲線比對,進行個體化評估及指導,并給出相應的營養建議。營養建議包括早期奶類喂養階段的指導,如母乳強化劑的使用、早產兒出院后配方的使用,以及后續的嬰兒飲食添加的指導及建議。
要關注心肺和神經系統
重點關注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
呼吸系統:胎齡較小的早產兒由于肺部發育不成熟,有些小胎齡早產兒可能合并慢性肺疾病,需要長期隨訪,評價肺功能。同時,這部分小兒成長期容易罹患呼吸系統感染,出院后需定期檢查。
心血管系統:早產兒出生早期因為發育問題及早期疾病問題容易發生動脈導管未閉,成長期應關注心臟雜音,必要時進行心臟超聲心動檢查。
神經系統:通過運動、認知、視聽等神經系統檢查進行臨床評估,結合必要的頭顱影像學檢查及神經系統發育評估量表進行綜合評估。如果發現小兒存在問題,要進行早期干預,必要時進行早期康復訓練。
剛出院別讓太多人探望
早產兒機體抵抗力相對較低,因此,家庭養育中要注意保護性隔離。嬰兒出院早期不要有過多人看望,看護者要注意嬰兒護理前的手衛生,有呼吸道感染征象但又必須參與嬰兒護理時需戴口罩。嬰兒奶具每次使用后均應消毒,嬰兒用具應定期消毒。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 馮 琪 蒙景雯
下一篇:多給早產兒聽聽音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雙胞胎相隔24天出生,早產哥僅手掌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