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寶寶一出生就又瘦又小,食欲也不佳,難道寶寶是低體重兒?家中若有低體重兒,媽咪可千萬別大意,寶寶除了對食物不感興趣、腸胃功能較差之外,他們也時常會有粗細動作發育較慢、看起來較同齡小朋友矮小等生理發育較差的困擾。本篇將就低體重兒的定義與可能原因、照顧方式為爸比媽咪們做介紹,希望有助家長們提早解決低體重兒食欲不佳、發育較慢的問題。
低體重兒的標準
凡出生體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寶寶,皆可定義為低體重兒。一般臨床診斷上,專科醫生也會就孕媽咪懷孕周數與寶寶正常出生體重標準等考慮做判斷,若發現寶寶的生長曲線低于標準10%,則為低體重兒。醫生表示,低體重兒的成因有許多,例如胎盤發育不良、孕媽咪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或是營養失調等問題,都有可能產下低體重兒,因此孕媽咪若能保持身體健康,也將是讓胎兒健康生長的重要關鍵。
醫師小叮嚀-孕期便可發現胎兒發育較慢
若孕媽咪有定期做產檢,在測量腹圍、子宮底高度以及照超音波時,便可以先行發現胎兒是否有生長遲滯的情形。
醫生表示,除了胎盤問題可能為低體重兒的成因,母體狀況也與胎兒息息相關,例如孕媽咪的營養狀況、身心環境、有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或營養不良等,也都可能產下低體重兒。若是因客觀條件所造成的胎兒生長遲滯,則在改善生活習慣,維持良好作息,則胎兒的狀況也可獲得改善。
認識低體重兒
足月寶寶
可能表現
足月(在37~42周內出生稱之)出生的低體重兒寶寶,在外型上會較不足月的低體重兒寶寶體型正常,但仍可能會有較為瘦小的現象。
注意事項
醫生指出,足月的低體重兒寶寶假如外觀看起來與一般寶寶差異不大,仍須經由持續觀察其神經、器官的各項發育及反應是否正常發展,經醫生觀察后認為發展正常便可出院返家。假如寶寶出生伴有先天疾病或是出現不正常的呼吸,都需要持續關注其健康狀況,有必要時甚至需要進入保溫箱,由專業醫護人員照護。
不足月寶寶
可能表現
不足月(在懷孕37周前便提早出生)出生的低體重兒寶寶,在外型上會較為瘦小外,可能還會伴隨肺部發育不全的問題,需要專業小兒科特別照護。
注意事項
通常經細心照護,寶寶體重上升至2500~2700克,且其各項發展與神經反應皆正常時,便可離開保溫箱了。
低體重兒特征表現
低體重兒寶寶除了外型較同齡寶寶嬌小外,可能會對食物不感興趣、腸胃功能不佳、便秘、粗細動作以及語言發育較慢、注意力不集中或是腎臟異常等,都是低體重兒的特征表現。
低體重兒高危險群
醫生表示,若父母其中之一為早產兒,則其寶寶為早產兒的機率為3%~4%;若父母皆為早產兒,則其寶寶為早產兒的機率則升高為10%~15%。另外,孕媽咪年齡在16歲以下(因尚在發育當中)或是35歲以上,都應定期接受產檢,以防發生早產。
照顧低體重兒7要訣
1. 注意寶寶是否有呼吸、吞咽問題。
2. 留意溫度調節。
3. 避免一次喂太飽,而是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喂食。
4. 喂食時應注意喂食器皿是否清潔干凈、是否安全,避免喂食過程造成寶寶受傷。
5. 若寶寶出現呼吸或吞咽困難應盡速就醫。
6. 若寶寶不哭鬧,對外界刺激也毫無反應應盡速就醫。
7. 母奶是寶寶獲取營養的最佳途徑。文/母嬰健康
下一篇:寶寶出生后的6個頭等大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新爸媽聽懂寶寶的“哭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