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目前,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被視為導致女性死亡的婦科腫瘤中的三大“殺手”,它們冷酷無情,且極善于利用很多女性麻痹大意的弱點,悄悄在女性的體內滋長著埋藏著,一旦時機成熟便毒手摧花,窮兇極惡。近年來,遭其毒手的女性同胞不計其數。更可惡的是,這些“殺手”越來越多地成了許多年輕女性的噩夢,演繹了一個又一個現代版的“紅顏薄命”的故事,一個又一個“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
對策:一次體檢即可阻擊婦科癌癥
要想預防婦科癌癥的發生,避免悲劇的一次次重演,其實并不難。簡單的一句話就是:每年至少一次婦科檢查,但高危人群則應3個月到半年一次婦檢。據分析,“女人病”出現年輕化趨勢,可能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婚前性行為、早育和多性伴侶等現象有關。另外,熬夜多、睡眠時間不規則、喜歡多吃辛辣、煎炸食品等不良生活習慣也容易讓疾病乘虛而入。不過,最關鍵的一點是,還有很多女性忽視了每年應作一次的婦科檢查。
據了解,按照宮頸癌的發病規律,一般的婦科癌癥,比如宮頸癌,由癌前病變發展成為癌癥的時間大約需要10-15年,這期間的任何一次檢查都可以把癌癥扼殺在萌芽中。
我認為,只要定期做好防癌篩檢就可以阻斷病程進展。由于一些婦科腫瘤癌癥在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靠自檢或憑經驗判斷均不可靠。因此,定期到正規醫院通過先進的檢測手段做防癌檢查就是最好的婦科癌癥防治之道,即使身體沒有什么不適,做婦科檢查也并非多余。從我院近期所做的2000多例HPV檢測結果來看,發現患病率高達21.04%,由于發現及時,為患者的治療贏得了最佳時機。
警惕一:每年新增13萬宮頸癌女性
2003年12月30日,梅艷芳因宮頸癌不治撒手人寰,年僅40歲,世人無不為之惋惜。而此前,她的姐姐于2000年死于宮頸癌。無獨有偶,2002年,我國優秀的女演員李媛媛也因宮頸癌在北京病逝。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46.5萬例新發宮頸癌患者,居女性腫瘤的第二位。我國每年新增13.15萬宮頸癌病例,占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的73%—93%。而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宮頸癌的發生率是發達國家的6倍。據介紹,發達國家宮頸癌發病率的明顯下降,很大程度上歸咎于對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如在日本,18歲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都要做一次宮頸防癌檢查。
警惕二:婦科癌癥發病年齡提早10年
有關資料顯示,一些婦科惡疾,比如原本50歲左右才比較多發的宮頸癌,已經悄悄盯上了年輕女性。據我院婦產科中心對10691例宮頸病篩查結果顯示,宮頸癌前病變最年輕者23歲,其中40歲以下者占33.3%,40—48歲者占66.6%,宮頸癌已經成為威脅年輕女性健康的“紅顏殺手”。
我們科曾對該院收治的病人進行統計,發現很多30歲左右的婦女已經出現了早期甚至中晚期的宮頸癌,比以往發病年齡“年輕了”近10年。
其實,不只是宮頸癌,包括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在內的婦科腫瘤的發病年齡,均出現了年輕化的明顯趨勢。我市一位資深婦科專家指出,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近20年也有明顯上升和年輕化趨勢。據悉,與40年前相比,卵巢癌發病率也增加了3倍,成為繼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之后的第三位常見婦科惡性腫瘤。
對于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三大婦科癌癥年輕化的問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婦瘤科有關專家發出鄭重警示:婦科惡性腫瘤的發病趨于年輕化,年輕女性務必引起高度重視。
分析:緣何自費婦檢少之又少
盡管有關專家經常提醒女性每年進行一到兩次的婦科檢查,或進行更先進的HPV(乳頭瘤病毒)檢查,以遠離婦科癌癥。但據筆者了解,目前主動到醫院做婦科檢查的女性依然極少。很多女性,特別是白領一族,總是說工作忙,抽不出時間到醫院檢查;有的女性則對去醫院排長隊等候看病感到不耐煩。
在濟南市很多企業都把健康體檢作為一項福利,每年安排職工體檢一次。但這種健康體檢往往只是檢查一般的項目,尤其是對于女性來說,由于生理的特殊性,有必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據我們婦產科提供的數據,平時自費到醫院做系統的婦科檢查的,僅占就診人數的3%至5%,而大部分女性均是在就診中發現需要做檢查時才會配合醫生檢查。
下一篇:私處護理 小心“無事生非”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輕度乳腺增生養護竅門(圖)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