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某日,編輯們閑聊。為何‘順’與‘剖’總是個話題,又總被歸為猶豫選項,“換做你,你選什么?”
“當然選剖宮產嘍,輕輕一刀,問題解決了。”準備懷孕的小劉編輯馬上這樣回答。
“為什么?”
“長痛與短痛呀?剖宮產是短痛,自然分娩是長痛……”其實,她的話代表了一些準媽媽的想法。
但是,順產與剖宮產相比,到底誰是長痛誰是短痛呢?
準媽媽們,是要“先苦后甜”忍受近10小時的宮縮疼痛,然后一身輕松?還是選擇“先甜后苦”輕松生產后,忍受壓肚子、下床、開奶等無盡痛苦呢?相信經過這個專題,你心中一定有了明確的“分娩”答案!
懷豆豆后,每天我都激動地等待傳說中的見紅和宮縮,誰知竟是羊水先破。
當宮縮一次次加劇,我抓住老公的手,要求他陪我待產,但全部滿員。失望之下,我萌生出“剖”的念頭,寶寶似乎感應到我的想法,用劇烈的宮縮讓我清醒。怎能輕言放棄?
宮口開九指,檢測到寶寶胎心下降,不敢多想,我配合宮縮不斷使勁,導樂不停地喊“再來,再來。”突然,“嘩”的一股血噴出來,導樂一下沒了聲音,我的心跌落到谷底,眼淚忍不住往下滴。我暗暗發誓,如果大人孩子只能保一個,我會要求保住豆豆,讓她活下來。
導樂說:“一會給你側切,不然就得用產鉗了。”最后一次機會,我噙著眼淚,摒足了一生的力氣,伴著導樂“咔咔”的刀剪聲喊道:“快剪,剪多點,讓我的豆豆出來。”1分鐘后,豆豆整個滑了出來……縫傷口時,對痛敏感的我叫得和豆豆一樣響亮,當媽媽的勇氣煙消云散,一勁兒發抖,腳也抽筋了,線也掙斷了,還補了一針。
分娩后,直到第二天早上我都沒睡著,看著門口來來往往的人,聽到里面“再來,再來”的聲音,我知道這個晚上還有好多媽媽在努力,在陪著寶寶一起戰斗。母親,真的很偉大!
編輯看點:
陰道自然分娩,雖經過十余小時的產痛,但孩子一生出,媽媽立刻會感到輕松,很快能下地活動,大小便自如,飲食、生活也很快恢復正常,可以有充沛的精力照顧自己的寶寶。同時,自然分娩住院時間短,母嬰產后最多3天就可出院,產后還可以進行鍛煉,有利于身體的恢復。
順產——給寶寶的最好禮物
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曾讓剛剛得知懷孕的我有點措手不及。整整燒了三天之后,我有了一種強烈的念頭:物競天擇,如果寶寶是個健康的“種子”,那我相信她一定能順應大自然對她的考驗與選擇。同樣,在選擇生產的方式上,我近乎固執地選擇順產。
原本是個隨性的人,對運動是有一搭沒一搭的,沒有多大的堅持。但是自從下了順產的決心,我就開始堅持運動,比如散步、孕婦瑜伽等。好在離家不遠就有個環境優美的大公園,幾乎每天我都要到公園去散步,順便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看看公園里精力充沛的老人,欣賞水中自由嬉戲的魚兒,這一來一回要用1個多小時。既得到了鍛煉,又頤養了性情。
回首宮縮還是讓我記憶深刻,但自然分娩真的很方便。記得分娩完回到病房的時候,同病房的一個家屬問我:“你什么時候生啊?”我回答:“我剛剛已經生好了呀!”我精力充沛、活力十足的樣子,讓他們感慨不已。隔壁病房的剖宮產媽媽已經產后第三天了,卻仍然渾身乏力地躺在床上,等人照顧。要知道,生產當天下午,我就下地走動了。現在,看著女兒健康活潑的小臉,我更加堅定自己當初的選擇,順產是媽媽給寶寶最好的一份禮物!
編輯看點:
準媽媽感冒應該加倍小心,因為孕早期是胎兒各個器官高度分化階段,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到胎兒的健康發育。生活中一些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其大部分原因是母親在懷孕早期感染了風疹病毒。因此,準媽媽要警惕懷孕早期的感冒癥狀,及時就醫。
信念的考驗
兒子番薯在留級了8天后,姍姍來遲。超過預產期7天時,我被醫生“關進”醫院待產。護士說,肚子疼了再叫她,誰知又一天過去了。
終于宮縮來臨,寶寶的心跳聲突然慢下來。醫生建議馬上剖宮產,一來胎兒很可能臍帶繞頸,二來寶寶已經“過期”一周。我果斷作了決定,放棄順產,剖。
躺在手術室,我有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感覺。打麻藥時,和聽聞的一樣,我把身體蜷成一只蝦米狀,讓醫生從背后的脊椎打針進去,也許是因為看不到,所以沒有像傳聞得痛不欲生,感覺酸酸涼涼,接著下半身熱熱麻麻,變成半個植物人的樣子。也許是有麻藥,開刀確實不疼,肚子被撕扯、再撕扯,我沒弄清楚怎么回事,身上掛著白白胎脂的番薯就被一把拽了出來。術后第三天,我開始下地走路。
說到疼痛,大家都知道生產疼。其實,我所經歷的宮縮疼,還是可以忍受的,產后壓肚子遠比宮縮疼得多,但也還能忍。忍不住的疼痛是術后下床,傷口疼痛竟讓我忍不住流眼淚出來。但到了術后第四天開奶,疼痛指數絕對達到最高級別。奶路不通要按摩時的那種疼,讓我生不如死,恨不得把自己乳房切掉。月嫂阿姨說,我的情況還算輕,有的媽媽乳房漲得像石頭一樣,手指頭一碰就疼得死去活來,別說按摩了。都說選擇順產的媽媽了不起,其實,選擇母乳喂養的媽媽更是個偉人。母親的偉大,在我生產以后,才真正體會到。
編輯看點:
麻醉是剖宮產手術中一個很關鍵的環節,目前國內經常采用的麻醉方式為硬膜外麻醉,即麻醉師在準媽媽的第3~4節腰椎之間,插入一根硬膜外管。藥物經過管子緩慢釋放,這種麻醉方式的好處非常明顯,術后可以保留麻醉管,配合陣痛泵,有效地緩解了術后的疼痛。
剖Or順,這不是個問題
從懷孕開始就不斷有朋友問我,剖還是順?雖然心里并沒完全決定,但因身邊朋友大多選“剖”,又擔心“順不成再剖”吃兩番苦,所以,一開始我就把自己歸在“剖宮族”。
沒成想,由于寶寶的位置低且只有6斤左右,而我人高骨架大又無高危妊娠征兆,醫生堅決讓我順!懷著對新生命的無限期盼,我積極練習拉美茲分娩減痛法,并每天堅持晚餐后散步1小時。
見紅以后,宮縮了一夜,疼得并不厲害,要不是為了記錄宮縮間隔時間,我想我還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覺。白天和父母有說有笑,我心想,這生孩子也不是那么痛嘛。午夜,迎來嶄新的一天,我才真正領教了什么是疼痛難忍。宮縮帶來的陣痛就像子宮被卡車一次次碾過,我一遍遍地告訴自己,每熬過一次劇烈的疼痛就離寶寶又近了一步。痛得厲害時,心有退縮,但那一刻,“順產對寶寶好”的信念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勇氣。而這僅僅是個開始,不知為何我的宮口開得很慢,足足7個小時只開了一指。開十指,路漫漫其修遠兮,我有點絕望……
早晨8點,醫生發現,我的羊水不好,發黃,這意味著寶寶有窒息的可能。我有兩種選擇,一是堅持順,可能成功,也可能會羊水更黃必須轉剖;二是立即轉剖宮產……2010年9月23日上午9:23分,在經歷了前后長達37個小時的陣痛后,我剖宮產下寶貝女兒YOYO。
編輯看點:
每個普通的準媽媽,都有選擇分娩方式的權利。但通常,當準媽媽提出做剖宮分娩以后,醫生會與其進行溝通。剖宮產作為手術,對媽媽的身體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傷害。因此,如果沒有剖宮產的指征的話,這樣的損傷是不值得的。
Natural birth無可替代的自然優勢
雖然分娩方式日益更新,但自然分娩仍被認為是最理想、最安全的分娩方式,備受專家們的推崇。預產期前,如果醫生及B超報告顯示你身體健康,狀態良好,寶寶體重合適,胎位正常,就完全有條件讓寶寶經陰道自然娩出。
自然分娩的優點
自然分娩又被稱為陰道分娩,是人類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過程,具有分娩并發癥輕、少,傷害小,產后恢復快等優點。對寶寶而言,陰道分娩可增強他們的免疫功能、甲狀腺功能,促進胎糞排出,減少膽紅素腸肝循環,降低生理性黃疸。
> 分娩過程中,子宮有規律地收縮、舒張,使寶寶的胸腔發生有節律的收縮,能鍛煉寶寶的心肺功能,為寶寶出生以后的自主呼吸創造條件,減少新生兒的并發癥,尤其是新生兒濕肺的發生率。
> 媽媽在分娩過程中分泌的催產素能促進如乳汁的分泌。同時,產后惡露會被盡快排泄,子宮、身體恢復較快。
> 宮縮是對寶寶的第一次按摩,有助于寶寶皮膚感官系統的形成。
選擇自然分娩的條件
合適的年齡 媽媽初產在25~29歲左右,順產的可能較大,盡量避免滿35歲以后生育。
定期產檢 定期做產前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問題,早糾正和早治療,以保證順利地渡過妊娠期和分娩。
寶寶大小 正常大小的寶寶可以通過正常骨盆而順利分娩。
寶寶位置 寶寶在媽媽子宮中的位置也很重要,都會影響正常的分娩過程。
產道 孕期一定要做好產前檢查,以便醫生及時發現問題,正確選擇分娩方式。
產力 產力最主要的是子宮肌肉的收縮力量。正常的宮縮有一定的節律性,其中宮縮不論是過弱還是過強都有可能造成難產。
心理準備 充足的心理準備能夠克服對分娩過程的過度恐懼,很好的配合醫生,難順利娩出寶寶。
快樂分娩小良方
良方1:孕期進行會陰的按摩與鍛煉。國外媽媽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她們通常會在妊娠大約32周的時候,每天開始進行會陰的按摩和鍛煉,來增加肌肉組織的柔韌性和彈性。媽媽可以繃緊陰道和肛門的肌肉,每天差不多做200次,每次8~10秒,還可以試著在小便的時候收縮肌肉,停一下。
良方2:堅持鍛煉,為順產加油。適度的運動,不僅有益身體健康,還能培養生產時所需要的體力。
良方3:合理飲食,控制體重。懷孕期間只要稍加控制飲食、避免寶寶過大,不但可以使產程較為順利,也可以減少會陰被切的概率。
良方4:與醫生溝通,并保持心情愉快。事先和醫生溝通,告知你希望盡量避免作側切的想法。在預產期前1個月,準媽媽就應該充分學習和了解分娩的知識,做好心理準備。
順產問題對對碰
Q:“我的寶寶頭很大”會不會生不出?
A:別緊張,胎兒的頭骨不是完全閉合的,頭骨之間留有縫隙,在生產時,胎頭會變形,頭骨之間會有重疊,從而便于更順利地通過產道。專家指出,準媽媽應根據胎兒的腹圍預測胎兒大小更加準確,同時,醫生會測量準媽媽的骨盆大小,看頭盆是否相稱,再根據準媽媽和胎兒的其他情況,提出是否可以進行陰道分娩。
Q:高度近視能順產嗎?
A:高度近視是可以順產的。只能說高度近視的產婦比不近視的產婦會增加一點不利于自然分娩的風險,但這不是絕對的,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絕沒有近視眼的產婦就不能自然分娩了一說。
Q:哪些準媽媽在順產時需要做側切?
A:盡管陰道的生理特點有利于胎兒順利娩出,但當直徑約10厘米的胎兒頭娩出時,如果沒有助產醫生的幫助,保護會陰部,那會造成準媽媽的會陰不同程度撕裂傷。一般有如下情況需要進行側切:
* 會陰彈性差、陰道口狹小或會陰部有炎癥、水腫等情況,估計胎兒娩出時難免會發生會陰部嚴重的撕裂。
* 胎兒較大,胎頭位置不正,加上產力不強,胎頭被阻于會陰時。
* 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或者合并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高危妊娠時。
* 子宮口已開全,胎頭較低,但是胎兒有明顯的缺氧現象,胎兒的心率發生異常變化,或心跳節律不勻,并且羊水混濁或混有胎便。
* 借助產鉗助產時。
自然分娩的輔助方式
> 坐式分娩,是種古老的分娩方式。該分娩方式可以縮短產程;增加寶寶對宮縮的壓力;增大骨盆的出口間徑;減少骨盆的傾斜度,有利于順利分娩;改善胎盤血流供給,減少寶寶宮內窘迫率和新生兒窒息率等。目前,國內已經有醫院經批準,允許媽媽采用包括坐式分娩姿勢在內的各種立式姿勢進行分娩。
> 無痛分娩,在醫學上叫做“分娩鎮痛”,是用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使之消失。目前通常使用的分娩鎮痛方法有兩種:一種方法是藥物性的,是應用麻醉藥或鎮痛藥來達到鎮痛效果,這種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無痛分娩。另一種方法是非藥物性的,是通過產前訓練、指導子宮收縮時的呼吸等來減輕產痛;分娩時按摩疼痛部位或利用中醫針灸等方法,也能在不同程度上緩解分娩時的疼痛。
> 導樂分娩(Doula) ,最早出現在美國,屬于非藥物性分娩鎮痛。指由一位有分娩經驗、良好溝通技巧的產科醫生或助產士陪伴在媽媽身邊,講解分娩的各個過程,從心理上給予媽媽支持和安慰,暗示或鼓勵其增強信心,使媽媽消除緊張感,從而減輕產痛。最大的優點:完全無副作用,是最自然的無痛分娩法。不足之處是:鎮痛效果相對較差,對媽媽心理素質也有一定的要求。
> 水中分娩 (water birth, birth in water),顧名思義,在水里生孩子,是屬于自然分娩的另一種方式。水中分娩不僅出血量少,會陰也很少有破損;而且由于媽媽在水中的體位能自主調節,使得分娩時的用力更為自然。產后恢復明顯優于其他分娩形式,寶寶受到傷害的概率也要較小。但水中分娩同樣也存在風險,媽媽首先應選擇正規且具備資質的醫院進行生產。其次,與常規的順產一樣會出現難產的情況,當發生這種情況應立即采取措施,終止水中分娩。
剖宮產媽媽理由聚焦
經腹部切開子宮,將寶寶取出的分娩方式,被稱之為剖宮產。近年來,媽媽們選擇剖宮產大多有以下原因:
* 怕疼痛、怕風險。認為自然分娩耗時長,太疼痛。
* 錯誤地認為剖宮生產比自然分娩要安全、方便;產后不會影響身材,不會造成陰道松弛,影響夫妻生活質量;還有的誤認為未經產道擠壓,寶寶頭型更漂亮。
* 媽媽及家屬不愿讓寶寶有絲毫產傷的風險,B超診斷為稍有偏差便立即要求剖宮產。
* 不少媽媽依賴剖宮產手術來挑選“良辰吉日”,讓唯一的孩子在自己認為最好的日子里降生。
剖宮產并非“想剖就剖”
在臨床醫學中,剖宮產是處理難產的主要手段,并非最理想的分娩方式。因此,只有如下情況的準媽媽才需要進行剖宮產:
* 寶寶窘迫 如臍帶脫垂、羊水胎糞污染、胎盤功能不良、產程中胎心異常等。
* 產程遲滯 子宮收縮力量、寶寶身體或胎位、胎向、母親產道的異常等原因引起的停滯。
* 準媽媽骨盆狹窄或胎頭與骨盆腔不對稱 如小兒麻痹患者、有骨盆骨折病史、身材過于嬌小或侏儒癥患者。也有準媽媽本身骨盆腔無異常也不狹窄,但因為寶寶的頭過于大,而無法順利通過產道的情況。
* 胎位不正 初產媽媽胎位不正。
* 多胞胎 三胞胎或更多胎的懷孕。
* 前胎剖宮生產 第一胎剖宮產后,再次分娩選擇剖宮產。
* 胎盤因素 如胎盤位置過低,擋住子宮頸的開口,前置胎盤或是胎盤過早與子宮壁剝離而造成大出血或寶寶窘迫等。
* 子宮曾經歷過手術 子宮壁上有手術所留下的瘢痕組織,會增加子宮在陣痛時破裂的危險概率。
* 母體不適合陰道生產 母體本身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嚴重內外科合并癥或子癇前癥等妊娠并發癥。
* 寶寶過大 經產科醫師評估寶寶體重>4千克。
不能忽視的風險問題
媽媽可能會:
由于手術損傷大,出現產后出血、腹部傷口感染等情況。
術后引起麻醉意外、腸脹氣、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導致盆腔、腹腔臟器黏連。
術后2年內傷口疼痛、子宮活動受限,盆腔、腹腔臟器粘連,慢性腹痛概率高。
再次妊娠子宮疤痕破裂、宮外孕、子宮內膜異位癥概率增加。
剖宮產術后泌乳量少、母乳喂養減少,手術分娩抑郁自評量表(SDS)標準均高于自然分娩。
寶寶可能會:
胸廓未經積壓,殘余羊水黏液等引起新生兒窒息、吸入性肺炎、肺透明膜病。
未經產道擠壓,影響新生兒肺臟及大腦的功能發育。
剖宮產寶寶生理性黃疸。
因媽媽身體狀態而影響母乳喂養的效果,導致新生兒體重下降等。
缺失的“第一次挫折教育”
寶寶出生時經歷的陣陣有力的宮縮擠壓過程,是他們最早的感覺學習經歷。相對于自然分娩,剖宮產寶寶頭部未經擠壓,精神系統缺乏必要的刺激,特別是皮膚、肌肉、關節、前庭器官未經歷刺激過程,而觸覺學習先天不足可導致一系列心理行為問題。在嬰兒早期表現:睡眠障礙、情緒困擾、多動易驚、視聽失調等。另有研究表明,陰道分娩新生兒體溫較剖宮產兒高,提示剖宮產寶寶更應注意保暖。
貼心提示:
剖宮產不同于陰道分娩,寶寶生下來后疼痛感消失,而是隨著麻醉藥作用的消退,在術后幾小時內開始感覺傷口疼痛和子宮收縮痛。醫生會安排術后鎮痛。過量應用鎮痛藥物會影響腸蠕動功能的恢復,所以,剖宮產媽媽要對疼痛作好一定的精神準備。
分娩必備物品清單
經過了漫長的10個月等待,當寶寶就要離開媽媽的子宮沒于真正所有關愛他的人見面時,年輕的爸媽是否興奮、緊張中帶著一絲慌亂呢?!
媽媽清單
* 證件:記錄有關媽媽本人身體健康情況的原始病歷冊、孕期保健手冊(圍產保健手冊)、爸媽雙方身份證、戶口本、住院證。
* 洗漱品:牙膏、牙刷、專用毛巾(3條)、專用洗下身臉盆、洗腳盆、梳子、鏡子、面霜、發夾等。
* 日用品:拖鞋、便于穿脫的寬大睡衣、棉襪2雙、內褲3條、大號乳罩或背心、防溢乳墊、帽子、外衣1件、束縛帶1條。
* 衛生用品:干濕紙巾、衛生巾若干、吸奶器、消毒棉墊或紗布墊若干(哺乳前清潔乳方用)。
* 藥品:棉簽、75%酒精(清理臍帶及身體傷口)、維生素A軟膏(可防止乳頭皴裂)、魚肝油。
* 餐具、寶寶物品及其他。
指導專家/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陳炎
互動區: 《為了孩子》官方微博; 《為了孩子》雜志主編微博
下一篇:剖腹產舒服了孕婦害苦了寶寶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4大因素決定能否順產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