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懷孕、生產對大多數的女性而言,是生命中許多重要的歷程之一,特別是這樣的過程對女性身心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及改變。然而,生產并不是階段性任務的結束,相反的,更艱巨的挑戰才要展開,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作基礎,如何能為出生的寶寶奠定成功的第一步?下面就介紹一些新媽媽常遇到的問題。
1.腰腿痛
據了解,許多產婦分娩后或多或少都會感到腰腿痛,這又是為什么呢?產科醫師介紹說,這要從懷孕講起,妊娠期間,胎兒的發育使子宮增大,同時腹部也變大,重量增加,變大的腹部向前突起,為適應這種生理改變,身體的重心就必然發生改變,腰背部的負重加大,所以孕婦的腰背部和腿部常常感到酸痛。到了分娩的時候,產婦多采用仰臥位,產婦在產床上時間較長,且不能自由活動,而分娩時要消耗掉許多體力和熱量,致使腰部和腿部酸痛加劇。
另外,坐月子期間,有的產婦不注意科學的休養方法,種種情況都可能引起產婦在產后感到腰腿疼痛。
其實,產婦在產后感到腰腿痛一般屬于生理性的變化,是可以恢復的,如果疼痛不見減輕,相反逐漸加重,就要請醫生及時醫治。
2.不設防致孕
專家說,門診上經常遇到一些產后不設防致使在哺乳期懷孕的情況。其原因是很多人沒有這方面的常識,以為哺乳期不會懷孕,又不好意思咨詢醫生,結果產后沒有多久又懷孕,這樣對婦女的身體來說是極大的傷害。因此,專家建議即使處于哺乳期,夫妻同房也應使用工具避孕或放置節育環等手段來避孕。
3.排尿問題
十月懷胎,好不容易才把8斤重的寶寶生下來,王女士還沒來得及想如何恢復身材,卻面臨了一個難以開口的尷尬問題:尿失禁。
據了解,尿失禁是孕婦的常見問題。導致尿失禁的內因是女性尿道相對比較短,外因是生產時胎兒通過產道,使得膀胱、子宮等組織的肌膜受傷、彈性受損、尿道松弛而失去應有的功能。專家建議,產婦應避免過早勞動,注意預防便秘,還要有意識地經常做縮肛運動,慢慢恢復盆底肌肉的收縮力,一段時間后失禁便會自行緩解、消失。如果情況仍未好轉,則需要到泌尿科或產科求診。
4.乳房變化
產后乳房的變化會衍生出一些問題,所以,要提高警惕。而產后乳腺炎通常發生在產后第10-14天,尤以初產婦多見,主要發病原理是產后身體抵抗力下降,易使病菌侵入、生長、繁殖。其治療一般采取臥床休息、熱敷、水分攝取及抗生素治療。如癥狀非常嚴重,已有明顯的發燒、疲憊癥狀,或是乳頭有破皮皸裂的狀況等,需要到醫院就診。
5.內分泌變化
產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陰道皺壁減少,同時,外陰腺體的分泌功能和抵抗力也開始減弱。這時,需要調節內分泌,改善產道不適感覺。專家介紹,內分泌疾病不僅會表現在女性面部長黃褐斑、乳房腫塊和子宮肌瘤,還可能引起免疫系統疾病、骨質疏松癥、高脂血癥等病癥。治療時應從調理氣血、化淤散結等方面著手。另外,女性還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及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還應保持每天都吃一定量的水果,以補充體內水分和營養。
6.陰道松弛
一般人都會以為陰道松弛是一種自然老化的現象,不予理會;曾有數字顯示,約20%至50%的婦女有陰道松弛方面的困擾,但實際求診率不到5%。
專家說,產后陰道松弛的原因有很多,胎兒過大,在自然分娩時造成了產傷;中期引產造成陰道損傷;多次分娩;產后缺乏運動;產褥期恢復盲目減肥,不注意營養或者過于勞累進而導致盆腔肌肉群恢復不良等。但并非只有自然分娩會導致陰道松弛,即使剖宮產,也會有陰道松弛的現象。據了解,陰道本身有一定的修復功能,產后出現的擴張現象3個月后即可恢復。如經過擠壓撕裂,陰道中的肌肉受到損傷,其恢復需要更長的時間。另外,產后需要及時通過一些鍛煉來加強彈性的恢復,促進陰道緊實。對于考慮行陰道緊縮術者,應慎重選擇。
7.常見的感染
分娩時的體力消耗,使產婦抵抗力大大降低,易被各種細菌感染。此外,子宮頸口尚未全閉,子宮內又留有胎盤剝離面創口,細菌很容易滋生繁殖,引發各類婦科炎癥。如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慢性婦科病將困擾女性一生。
據了解,子宮內膜炎是產褥期最常見的,其發生率約為3.8%,主要發生在產后兩周內,其治療以抗生素為主。另外,對于剖腹生產后的傷口發炎也應特別注意,多發生在剖腹生產手術后的1-2星期間。其感染源,主要由于剖腹產的傷口比自然產大,出血量也隨之增多;一般而言,開刀時間愈久,出血量愈多,傷口感染的機會就會越大,這是自然分娩較少發生的并發癥。
下一篇:警惕:錯誤分娩觀不可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夏季準備待產包五類用品不能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