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不久前,云南一位17歲的女孩在某醫院做人流時意外身亡,讓人嘆息。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日前,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守護青春·孕育未來”青少年生殖健康公益講座在中央民族大學大禮堂舉辦。媒體人、心理學及醫學人士圍繞“減少乃至避免青少年人工流產”展開深入探討,以期提高當代中國年輕人的避孕意識、促進年輕人對自己的性行為與生殖健康做出負責任的選擇、提高生殖健康教育水平。
家長應關注解答子女的性問題
據統計,每年全球范圍內有2.08億人次懷孕,超過41%是非計劃性的,近半數選擇流產。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未婚青少年中,約60%對婚前性行為持比較寬容的態度,22.4%曾有性行為,其中超過半數在首次性行為時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在有婚前性行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過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91%以流產為結局。另據媒體報道,我國每年有1300萬次的流產,重復流產率高達55.9%。
為改變這種現狀,提高中國女性的避孕意識,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近年在國內成功實施了流產后關愛公益項目,每年惠及150萬流產女性,同時借助世界避孕日公益教育平臺向更廣泛的人群宣傳科學避孕。
“記憶中很少有機會從父母或學校等渠道獲得充分的關于兩性和生殖健康的指導信息。”作為媒體人代表的董倩女士以親身從青春期及至身為人母的成長經歷,與學生們近距離分享了自己對性教育渠道的體會。為此,她呼吁家長關注子女的性教育,家長在面對子女性問題時,應當愿意也有能力做到有“疑”必解,有“問”必答。
年輕人應為未來考慮、保護自己
“我們對未來考慮得越長遠,越可能在當下做出最負責任的選擇。年輕人應該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原理和規律,以便在面對性問題時做好認知和行為上的準備。而在發生非意愿妊娠時,應當主動尋求醫護人員及心理咨詢人員的幫助, 幫助自己了解更豐富的信息和資料,做出更穩妥的決策。”心理學家黃菡呼吁“好好愛、少傷害”。
國家衛生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吳尚純教授和來自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生殖健康與不孕癥二科的劉嘉醫生指出,社會要充分認識到人工流產對女性身心帶來的傷害,建議育齡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提高避孕意識,選擇適合自己并且能夠長期堅持使用的高效避孕方法,比如復方短效口服避孕藥、宮內節育器等,保護自己,也保護自己的生育能力。
專家們更提出通過日益應用廣泛的社交傳播工具,提升公眾對生殖健康和避孕的認知度,特別關注非意愿妊娠帶來的風險。而今年世界避孕日(WCD)聯盟也發起了“我的朋友”數字主題傳播活動,目的也是利用社交傳播工具傳播避孕知識。■新快報記者 梁瑜
下一篇:避孕藥能使皮膚變好?科學釋疑10個疑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避孕失敗懷孕 孩子能不能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