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最近,家住永嘉碧蓮鎮的村民劉先生碰上了一件煩心事——正讀高三的兒子小劉和同校的女同學好上了,女生還懷孕了,還把孩子生下來了。事情發生后,劉先生多次找學校領導溝通,但校方的回答是對此事沒有責任。(9月6日《今日早報》)
對于造成懷孕的那次性關系,目前還搞不清是發生在校內宿舍還是小劉在校外私自租賃的宿舍,這成為學校拒絕承擔責任的“理由”。但無論怎樣說,學生懷孕,學校除了管理上沒有盡到責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沒有將避孕知識傳授給學生。
目前的許多學校,為了防止“早戀”以至懷孕生子,拼命出臺各種限制男女生在一起的硬性規定,諸如“男女生在一起必須有5人在場”、“男女生不能拉手”、“男女生相距不得小于50厘米”等等。在男女生宿舍的管理上,也是多派人手,防范森嚴,像防賊一樣防止男女學生走到一起。
與此同時,學校忽略了青春期教育,尤其是如何有效防止懷孕的生理知識教育。生理健康課程,基本上成為讓學生自己閱讀的教材,而防止懷孕的知識更是無從談起。為了防止學生們“想入非非”,凡是涉及“性”的敏感話題全部隱藏,于是,男女生交往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和事項、緊急情況下如何有效避孕等等知識,就更“擺不上桌面”了。
可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不是依靠壓制就能夠成功擺脫對異性的好奇心的,而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更激發了這種好奇心,一時沖動就有可能發生關系,但由于缺乏性關系安全常識,對于如何避孕缺乏認知,有的學生甚至連安全套是啥、如何使用、到哪里去買都不知道,最終結果,便是懷孕之后墮胎或者生子。
性是人類永恒的話題,無法回避也不能回避。與其藏藏掖掖,還真不如直接從實際情況出發,教給學生避孕知識。在美國和日本,許多年前,就執行向中學生發放安全套的措施,通常是與課本一同發到學生手中,有效避免了“小母親”的滋生。
反觀國內,除了限制男女生牽手,就是嚴格控制男女生見面,而對男女生如何正確交往、交往時一旦出現狀況該如何有效避孕,卻諱莫如深,絕對不談。如此狀況,學生一旦因沖動而“失足”,必然帶來可能懷孕的危險,進而給學生造成麻煩與傷害。從這個角度說,高中生懷孕,學校最起碼沒有將“如何避孕”的常識教給學生,其“沒有責任”的說辭,毫無道理。
文/曲征
下一篇:常用避孕貼,增血栓風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真人演示“女用避孕套”用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