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果你家小毛頭有著成人的思維,知道該怎么樣跟你對話,那么,當你因為他的任性而責備甚至體罰他的時候,他一定會沖著你斷喝一聲:“任性不是我的錯!”或許你會因此勃然大怒:“反了你了!任性不是你的錯?難道是我的錯?”
看到這樣的情形,我不想為你幫腔,相反,我只想站在小毛頭的一邊,直視著你的眼睛,認真而平靜地對你說:“沒錯,寶寶任性確實就是你的錯!”
我為小毛頭幫腔也許加深了你憤怒的感覺,不過請你息怒,我們不必急著爭辯,還是先來看一個寶寶任性的常見事例吧!
堅持進門順序的豆豆
爸爸媽媽帶著豆豆在外面玩得十分開心,可是回家的時候,小家伙莫名其妙地哭鬧不休,鬧得一家子都十分不愉快,原因是大家進家門的順序搞錯了。平時媽媽帶豆豆從外面回家,都是媽媽用鑰匙把大門打開,然后讓豆豆先進,待豆豆進去以后,媽媽再跟著進入。如果還有奶奶一起出門,最后一個進門的就是奶奶。
但是,今天爸爸搶在第一個開了大門,并且第一個進了家門,于是豆豆不滿意了,不停地喊叫著:“豆豆先進!豆豆先進!”爸爸退回來,讓豆豆先進,看到豆豆進了門,爸爸隨即邁步走了進去。沒想到,豆豆又嚷嚷起來:“媽媽先進!媽媽先進!”爸爸有點不耐煩了,覺得豆豆太任性了,不治治唯恐慣壞了他。于是爸爸沒有理睬她,堅持要在媽媽之前進門。豆豆使勁推著爸爸,非要把爸爸趕出去,讓媽媽先進來。爸爸不僅沒有退出去,反而在豆豆的小屁股上拍了一巴掌。
不嬌慣?寶寶未必不任性
看了豆豆的事例,可能很多父母都會想:只不過是進個家門而已,還非要分什么你我,算什么先后呢?憑什么就只有你豆豆能先進,憑什么就必須要按照某個順序讓事情往下進行呢?這不是任性又是什么?如果是脾氣好的父母,可能會十分隱忍地、老老實實按照寶寶的要求重新來一次,而脾氣不好的父母,或者不了解寶寶為什么要這樣做的父母,很可能就會像豆豆的爸爸一樣,給寶寶一點顏色瞧瞧。
兩類不同的處理方式自然就會帶來不同的后果,不過,結果也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順著寶寶就會讓他更任性,逆著寶寶就會讓他更乖巧。相反卻是反著個兒、擰著勁兒來的——第一類父母看起來是慣著寶寶了,但是寶寶并沒有因此變得更加任性,相反隨著一天天長大,他似乎越來越講道理、越來越乖巧、越來越自信;第二類父母看起來似乎對寶寶要求很嚴格,一點慣他的意思都沒有,可是他們的嚴格要求并沒有讓寶寶變得更懂事,卻會讓寶寶走入兩個極端:一是寶寶把父母的呵斥和體罰當成家常便飯,似乎存心就在找機會激怒父母,享受這種不同尋常的痛苦待遇,而是寶寶被修整怕了,變得特別膽小怕事,凡事都要看別人眼色行事,不敢自己當家作主。
任性是寶寶發展的心理需求
這種出人意料的局面似乎很令人費解,但是,只要我們了解到寶寶發展的需求,就會明白這種局面的出現其實是一種必然現象,它們只是階段性的,過了這個階段,一切都會成為“過去式”。就像上述事例中豆豆的表現,這只是寶寶在這個特殊的階段——秩序敏感期的一種特別的心理需求,他習慣了某個事物以某種固定的秩序運轉,一旦這種秩序被打亂,他就會失去安全感,變得很不合作。因此,滿足他內心的這種秩序感,他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它本來應該有的樣子,他才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安寧感、滿足感,也才會變得比較合作、比較乖巧。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怕是現代孩子的心理疾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什么是“好孩子”的定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