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北京某電視臺曾做過一檔考驗小學生生存能力的節目。節目給每個小選手十五元錢,讓他們從市中心打面的到近郊指定的農戶家里拿一杯水,然后再返回電視臺,規定時間是一天,午餐自己解決,同時要求老師和父母只能在孩子不知曉的情況下暗中跟隨,但不能提供任何幫助。當全程節目錄播結束時,人們大跌眼鏡,發現這些平常嬌滴滴的孩子竟能用不同的方式讓自己的這趟旅途盡量舒適——有的孩子打面的時會和人砍價或少坐一站,省下的錢以便美餐;有的孩子則節約中飯,余下的錢多坐一站路,省點力氣……父母們不禁感嘆孩子的生存能力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有人提出,父母的百般呵護卻沒有磨損孩子的生存能力,孩子的生存能力是否不需要培養?
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副主任醫師王民潔認為,現在的孩子從各種渠道接受的信息量要比父母當年多得多,但仍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的,是識別危險的能力,以及必要的防范措施,而不是通過不接觸來避免危險。
江蘇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金一虹的看法是,父母一方面覺得孩子不會做事,一方面卻又替孩子做很多事。這就像教孩子游泳,僅僅是給他救生圈,那孩子永遠也學不會,但若放手讓其撲撲水,沒有了依賴感,孩子就能逐漸學會。這個過程,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去完成。其次,鍛煉孩子要在具備一定安全系數的環境里,以及在成人關注的目光下,就像學車、學藝都要有教練一樣,孩子的成長也需要“生活教練”。北京的嘗試很好,安全系數也高,讓孩子“跳一下”就能達到目標。但也有一種現象令人擔憂:孩子為了體現無需父母的呵護自己也能生存而離家出走。南京建鄴區一位15歲的女孩因不滿父母事無巨細的包辦而獨自離家,雖然靠給餐館打工生存下來并平安無恙地回家了,但也很危險。其實,在生活中父母每時每刻都有鍛煉孩子的機會,比如孩子說鈕扣掉了,父母可以順勢拿出針線教孩子怎樣釘扣子。
下一篇:全科醫生信箱:23歲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手指緣何如此香甜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