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4.從日常生活的聲音中學習
不需要太過安靜,生活中出現的吸塵器的聲音、水龍頭的流水聲、洗碗洗衣的聲音等,都可以讓寶寶感受接觸更廣,邊做家務邊和寶寶說話,也是一種良好的親子互動方式。
5.練習以身體律動來控制發聲
即使簡單地發出“咿啊”的聲音,寶寶也得用盡全身的力氣來發聲,可以訓練寶寶配合身體的律動發短音或長音,也可用拍手搖擺的方式讓寶寶了解發音的不同。
6.鼓勵寶寶表現自己
跟寶寶玩手帕游戲或鼓勵寶寶把兩手伸直說“抱抱”,或找玩具等,讓寶寶表現自己,這對于日后勇于自我表達的說話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7.與媽媽“視線一致”的體驗
寶寶總是好奇媽媽在做什么、說什么,因此,不妨讓寶寶跟媽媽往同樣的方向去尋找目標,讓寶寶自己親眼、親耳確認媽媽口中說的與看到的是相同的事物,可培養寶寶的辨識聯想能力。
8.善用寶寶喜歡模仿的特性
寶寶通常喜歡模仿大人做動作,最簡單的就是揮揮手說“再見”等,利用這種愛模仿的特性,趁機教寶寶各種配合手勢的單字,并反復的練習,這樣寶寶馬上就記住了。
13~24個月
與其說單字,不如說成語這時期的寶寶多半已經會走路,相對也更加了解大人所說的意思,也會說比較多的單字。從這個時期起,媽媽和寶寶的交流對話豐富而頻繁的話,寶寶學會說話的時間更快。
1.練習發音
把單詞的發音嘴型做給寶寶看,反復幾次以后,寶寶也會試著發出正確的音了。
2.配合肢體語言來說話
與寶寶說話時,配合肢體語言還輔助引導寶寶,如用手指身體的各部位,配合說話、或者邊做“坐跑站跳”等動作,邊說這些單字,不但增加趣味感,也讓寶寶更容易記憶。
3.以句子的形態和寶寶說話
1歲以前教的“花”、“水”等單字,現在起要開始對寶寶說長一點的句子,如“好漂亮的花”、“我想要喝水”等,利用寶寶已經懂的單字并加入新單字來延伸連結出句子,讓寶寶練習真正的說話方式。
4.有耐性的等待寶寶的反應
這階段的寶寶對大人的話似懂非懂,自己所會的單字語言也有限,但偏偏又非常愛表達,這時父母就必須很有耐性等寶寶慢慢地說、清楚講明白,降低寶寶的挫折感,才能順利讓他升級到下一個說話的階段。
5.經常帶寶寶外出觀察
帶寶寶去公園散步或坐車等,并配合教寶寶說相關的字句,也許寶寶無法一時間馬上記住,但讓寶寶接觸更寬廣的視野,也是奠定說話基礎的步驟。
上一頁123下一頁下一篇:新生兒早期的智力開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母嬰交流,從4項知覺開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