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的小孩明天正好滿十個月,但是他有一些莫名的恐懼讓我難以理解。有一次他對一個小朋友手里拿著的一個臉蛋會發光且會出聲的洋娃娃特別恐懼,只要一接近就哇哇哭叫著直往我懷里躲。今天在朋友家里看魚缸里的魚,也是表現出這樣的恐懼。
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為什么他會對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產生這么大的恐懼?別的小孩是這樣的嗎?我小孩總體表現是比較膽小,別的小朋友搶了他的玩具,他就會哭著找保護,伸手要抱,似乎想逃跑似的。
答 孩子表現出來的這種恐懼狀態,原因比較復雜。大致來說,孩子在兩歲之前,由于對身邊的事物不夠了解,所以遇到可怕的事物時的表現會讓我們成人不可理解。但是有一些特殊的例子,例如對那個發光的娃娃,如果大多數十個月的孩子都不害怕,卻有一個孩子害怕,我們也不能因為別人都不怕,他害怕就認為他是有問題的。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在一群人里總會有幾個人跟大多數人的感受不一樣,這并不能說明那個不一樣的人是有問題的。
我們還可以這樣來理解案例中寶寶的害怕:做為十個月的寶寶,他首先要依戀一個人的面孔和形態,而兒童由于不能夠靈活處理所看到的人和事物是多種多樣的這樣的信息,就會將人的形態刻板地認識為他熟悉的面孔,例如他看到的爸爸和媽媽,臉是柔軟的,皮膚是有彈性的,是有表情的,兒童會通過他們的心靈去感受一個人的面孔所散發出來的能夠讓他們感到愉悅的神情,如果這個面孔突然失去了那種神情,兒童就覺得非常恐懼。再假設,兒童看到了跟人一樣的面孔,但沒有表情,硬邦邦的,里面還發著光,我想那對于一個嬰兒來說,的確是可怕的。我們也可以管這叫做秩序敏感期現象。害怕魚和別的東西,也大致是這種情況,對于成人是沒有理由的,對于兒童是有理由的。十個月的兒童還不能夠理解語言,我們只能保護孩子,使他不再經歷恐懼,也沒有必要花很大的心思去研究害怕的原因。
溫馨提醒
孩子的氣質類型是天生的,有些孩子對于事物形體的感受更刻板一些,所以不接納與刻板不相符的形式,而且會害怕。當孩子害怕的時候,將孩子帶離可怕的事物即可。
成人在孩子害怕的時候,不要去積極主動地消除孩子的害怕,如:一邊喊叫,一邊去打那個可怕的東西,或立刻將孩子的眼睛捂住,抱得緊緊的快步跑開。這些做法都會使孩子夸大自己的恐懼,并將恐懼的感覺持續下去。
孩子在每一年齡段都會害怕某一類型的事物,這是認知過程中出現的必然情況,家長一定要放松,等待孩子度過這一時期。
下一篇:解析:寶寶的心理之路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爸媽互補建立親子依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