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就像家中的寶,身體稍有不適,家長便心急如焚。日前,國家藥監局下發通知,對含鹽酸金剛烷胺的非處方藥(OTC)的說明書進行了修訂,要求新生兒和一歲以下嬰兒禁用,并不推薦5歲內兒童使用。而“好媽媽”、“優卡丹”等市面常見的兒童感冒藥中含有該成分,這讓不少家長“麻了爪”,究竟孩子感冒該不該吃藥,又該吃什么藥?專家針對兒童感冒用藥過程中的常見誤區,為各位家長支個招。
一部分家長牢記“是藥三分毒”,在孩子出現感冒癥狀時認為食療即可解決,不必冒險用藥。對此,專家表示,感冒對成年人可能是小毛病,但兒童由于自身免疫尚未完善,發生感冒的頻率遠大于成年人,如果兒童感冒后不及時采取合理的治療措施,在經受各種癥狀影響的同時,因兒童本身發育的特點,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如鼻竇炎、支氣管炎、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所以,當兒童感冒時應該盡早、及時地對癥治療。
“兒童感冒的表現復雜多變,目前為止沒有一種藥物可以治療所有癥狀,應對癥處理,因此患兒前來就診首先要分清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再進行針對性治療。”青醫附院兒科主任醫師李自普表示,一般兒童感冒只要沒有細菌感染,只需使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成藥,如板藍根沖劑,3~7天就可痊愈;若是細菌感染,可使用少許抗生素。
誤區二復方藥療效好,中成藥更安全
大多數兒童使用的 OTC感冒藥,都是含有退熱藥、抗組胺藥成分,或是止咳嗽藥和祛痰藥等復方制劑。由于復方制劑的藥物越來越多,一種藥物含有多種成分,同時可以起到多種作用,許多家長認為這種藥療效更顯著。不過,李自普醫生表示,復方制劑對兒童并非最好的選擇,藥物的成分越多,使用的藥物種類越多,因此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就越大。李自普醫生主張,兒童最好服用單方藥,盡量少用復方藥。同時,為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少用輔助治療藥物。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通常認為中藥、中成藥相對西藥更安全,因此在給孩子用藥時常出現幾種中成藥疊加服用的情況。李自普醫生告訴記者,中成藥一般有口服藥和針劑。其中口服藥給兒童用,要越簡單越好,即盡量只用一種中成藥,不要幾種中成藥一起吃,因為多種中成藥藥效成分很可能疊加,一起吃會超量。李醫生認為,某些中成藥提取中藥針劑,制作過程很難保證高純度,雜質的存在容易導致孩子藥物過敏。在魚腥草、清開靈、雙黃連注射液曾發生過危險事件后,兒科現在已很少用了。
誤區三吃藥后起皮疹是藥物過敏
“醫生,這藥不行,我家寶寶會過敏。這個也不行,我的孩子對頭孢、青霉素都過敏!”就診過程中,常有家長在病例中寫下一連串孩子的藥物過敏史,讓治療難以入手。醫生仔細一問發現,許多家長所謂的過敏就是孩子曾在用過這些藥物后,出過皮疹。實際上,這是大多家長對藥物過敏認識上的誤區——將服藥后起皮疹等同于藥物過敏。“不應靠皮疹就判斷孩子對藥物過敏。”市立醫院本部兒科主任醫師王秀英告訴記者,這些皮疹有可能是病毒疹,即是感染的病毒引起了皮疹。王秀英醫生表示,在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年幼兒童中,10%的兒童可能發生皮疹,其中大多數不是真正對藥物過敏,且日后再次給藥時也不會復發 。病毒疹在兒童中極為常見,所以當孩子在用藥過程中出現皮疹時,家長應正確鑒別。
王秀英指出,臨床中初步判斷是否為過敏反應所起的疹子的途徑為:用藥后出現皮疹,如果不是病本身引發的皮疹,就先停藥觀察,用抗過敏藥物后若得到改善,可懷疑皮疹是藥物過敏。若是輕的皮膚過敏,可在日后嘗試再使用這種藥,若再次出現了過敏反應,就可確定皮疹與這種藥物有直接關系。另外,專家還指出了易致小兒過敏的幾種常見藥物:解熱鎮痛藥,如APC阿魯片巴米爾等含有阿斯匹林的口服退燒藥;磺胺藥如復方新諾明;青霉素類抗生素,如口服安必林,肌肉注射的青霉素,靜脈點滴用的氨芐青霉素等。記者 董夏
下一篇:指壓天樞穴治嬰幼兒便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秋季不得不防的常見疾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