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拉肚子,中醫(yī)稱泄瀉,通俗講就是大便便質異常,高發(fā)季節(jié)多在夏秋季。河南省中醫(yī)院國醫(yī)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醫(yī)兒科主任醫(yī)師侯江紅教授說,兒童體質較弱,經(jīng)常拉肚子會影響兒童的免疫功能,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而長期拉肚子則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尤其是六個月以內的嬰兒,因為特別小,所以不容易好。便稀、便色黃綠,多泡沫是其特點。在治療這類嬰兒時要慎用抗生素類藥物,如果長期使用會造成很多不良反應。
有些人認為嬰兒拉肚是由母乳引起的,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嬰兒拉肚大多是因為著涼或是感冒了。但秋季腹瀉大多由腸道病毒引起,這類拉肚嚴重的話易引起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體質虛弱的尤其是兩歲以下兒童可能會并發(fā)腦炎或心肌炎。
兒童拉肚多為風寒瀉、傷食瀉、腸炎瀉三種。
由受涼、感冒、冷飲食用過多引起的稱為風寒瀉。飲食不當、過多油膩、飲食無規(guī)律、暴飲暴食導致的拉肚稱為傷食瀉。傷食瀉是因為兒童腸胃虛弱,經(jīng)不起無規(guī)律飲食,腸胃負擔過重引起的。因為飲食不清潔導致腸道炎癥,引起的拉肚稱為腸炎瀉,也就是腸炎,包括痢疾。那么,拉肚的孩子吃飯上應注意什么呢?
風寒瀉的兒童應以慢養(yǎng)為主,少喝牛奶、酸奶等食物,多喝熱粥,慢慢使其痊愈。傷食瀉的兒童也應以粥療為主,粥中不要放豆類、棗類。但粥中可以加些小蘇打(食用堿),使食物偏堿性則有利于治療。腸炎類拉肚應在粥里加些生薏苡仁,這樣益于痊愈。
秋季拉肚,尤其是體質虛弱、年齡較小的孩子,侯教授并不建議長期吃藥,否則只會有害無益。
侯教授給出幾個非藥物治療的小驗方:
1.風寒瀉的兒童家長可以到藥店買些大青鹽,回家后炒熱。把炒熱的大青鹽墊上布,以肚臍為中心放射性地向外熱敷,直到皮膚略微潮紅為止,一天兩次;
2.對于經(jīng)常拉肚子的小朋友,家長可以在做肚兜的時候在夾層中放些艾絨(可從艾條中取得)。冬天可天天戴著,夏天可在晚上戴。這種方法可保護腹部,溫中暖胃可治療兒童拉肚。
侯教授在這里也給出了一個治療拉肚子的藥方,對于傷食或腸道炎癥引起的拉肚子有一定作用:
蒼術10克,云苓10克,車前子10克,生薏苡仁12克,木香8克,葛根10克,生梔子10克,黃芩10克。
該方煎后可放少許糖,3歲以下兒童用量減半,3歲以上一天一包,一天喝三次。(請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記者 楊振東
下一篇:小孩摔傷頭家長不要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陰囊像個透明球咋回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