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摘要:正常情況下,男寶寶出生時睪丸就應該在陰囊內,但有一些寶寶由于發(fā)育延遲等原因,在出生后一年內睪丸會下降至陰囊內;也有一小部分寶寶患隱睪癥,陰囊空空如也。當父母發(fā)現(xiàn)新生嬰兒存在隱睪時,可先耐心等待觀察,如果三個月內仍無下降的跡象,可考慮試用藥物治療。
剛過30歲的劉先生,正處于事業(yè)發(fā)展的黃金期。最近他發(fā)現(xiàn)自己渾身總是軟綿綿的使不上勁,胃口也不大好,人瘦了一大圈,尤其讓他害怕的是,他在腹部摸到了一個包塊。醫(yī)生為他體檢后,發(fā)現(xiàn)他右側陰囊空虛,摸不到睪丸,而右下腹可觸及一拳頭大小的包塊。后經手術和病理檢查證實,劉先生患的是右側睪丸腫瘤。其實,劉先生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已發(fā)現(xiàn)他只有一個睪丸,由于聽人說有的人天生就只有一個睪丸,而且孩子也沒什么不舒服,就沒放在心上,萬萬沒想到,可怕的腫瘤隱患正潛藏于此。
隱睪是這樣發(fā)生的
胚胎三個月時,睪丸位于腰部脊椎兩側,之后隨著生長發(fā)育逐漸下降,6~7個月時進入腹股溝管,九個月時降至陰囊。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小兒出生時睪丸就應在陰囊內。如若睪丸在下降過程中,受某些機械性、內分泌性因素影響,使睪丸下降受阻,睪丸未能如期進入陰囊,而停滯于腹膜后、腹股溝管或陰囊入口處,便會形成臨床上的所謂隱睪癥。其中,大多數(shù)隱睪會在生后數(shù)月內自動降至陰囊內,只有少數(shù)睪丸仍未入囊。對于此類隱睪,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對孩子以后的健康造成危害。
“小”隱睪,暗藏“大”隱患
首先,隱睪可能引起不育癥。一般來說,陰囊溫度低于人體體溫2攝氏度~3攝氏度,這種溫度差異正是確保精子產生的重要條件之一。對于雙側隱睪患者,由于睪丸所處環(huán)境溫度升高,使得睪丸上皮萎縮,可能阻礙精子的產生,導致不育;而單側隱睪者,下降不全的睪丸受不良溫差影響,破壞了血睪屏障,體內因而產生相應的抗精子抗體或抗睪丸因子,一旦該因子入血,將使對側睪丸“制造”出的精子失去活力。
其次,是睪丸創(chuàng)傷。位于腹股溝的睪丸,由于位置表淺,且腹股溝后壁比陰囊堅硬而彈性較差,故而缺乏緩沖性,容易受到創(chuàng)傷損害,甚至發(fā)生睪丸扭轉、壞死。
再次,是發(fā)生惡變的概率增加,隱睪癌變的概率比正常者高出20~50倍。
最后,患者因隱睪造成的心理自卑感及婚后不育等問題,均會給患者及家人帶來一定的精神創(chuàng)傷。
隱睪必須及早診治
隱睪的診斷比較容易,父母可在男嬰出生后認真檢查他的陰囊。一般都能在其陰囊兩側摸到花生大小的睪丸,觸之有實物感。如果發(fā)現(xiàn)陰囊空虛,睪丸缺如,可再檢查陰囊入口及腹股溝等處,有條件者可配合B超、CT檢查,必要時行手術探查。真性睪丸缺如者十分罕見,因此,當上述手段無法檢出睪丸者,應高度懷疑腹腔型隱睪的可能,而此類隱睪惡變率為正常睪丸的10~30倍,危險性極大。
正常情況下,嬰兒出生時睪丸已降至陰囊,但也有一部分嬰兒由于胚胎發(fā)育延遲的緣故,睪丸的下降時間可能推遲至生后三個月至一年,因此,當父母發(fā)現(xiàn)新生嬰兒存在隱睪時,可先耐心等待觀察,如果三個月內仍無下降的跡象,可考慮試用藥物治療。目前,臨床一般選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肌肉注射的方法,近年來也有用人工合成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LHRH)鼻內噴霧治療。
如果藥物治療無效,最好在一歲左右,一般不超過兩歲就應進行手術矯治(因為兩歲后,患兒的睪丸組織已開始發(fā)生不可逆的病理損害)。通過手術使睪丸回到并固定于陰囊內,這是目前治療隱睪癥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數(shù)腹股溝管內隱睪者可行一次性手術根治(高位隱睪者可進行分期手術)。有資料表明,經手術治療的隱睪患者,其后生育能力隨手術年齡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別。遺憾的是,很多父母對隱睪重視不夠,患者直到成年,甚至婚后發(fā)現(xiàn)不育乃至發(fā)生惡變才去就診的大有人在,那時,預后已大打折扣了。
下一篇:寶寶上呼吸道感染別濫用抗生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老咳嗽,可能是心臟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