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導語:嬰兒鵝口瘡又稱雪口,是一種常見疾病,患兒會表現出煩躁不安、拒食等癥狀,可觀察到其口腔內有許多白片出現。在進行治療時,需要注意方法,避免不當的誤區。
嬰兒鵝口瘡怎么治療?一般嬰兒得了鵝口瘡,會表現煩躁不安、啼哭、唾液增多,影響嬰兒吮吸,甚至出現低燒。如果觀察寶寶的口腔發現有許多白點、白片覆蓋在口腔粘膜多處,有的甚至融合成片,形成一塊大膜,象一片白雪似的,這就是鵝口瘡,也稱“雪口病”、“白口糊”。
鵝口瘡的護理方法
1、用2%蘇打水溶液少許清洗口腔后,再用棉簽蘸1%龍膽紫涂在口腔中,每天1一2次。
2、用制霉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溶于10毫升冷開水中,然后涂口腔,每天3—4次。
3、將維生素C片碾成細未,涂在口瘡患處,每天三次。
4、將茄子皮烤焦碾成粉末,與蜂蜜摻合后涂在患處,每天三、四次。
5、將荸薺洗凈削去皮搗碎,加入水和冰糖后,放塘瓷鍋里煮熟后晾溫飲用,可使口瘡速愈。
6、將冰糖碾碎,含在口中,一天含四、五次。
7、將柿餅霜刮下涂在口瘡患處,一般涂后即可見效。
8、把削皮蘋果切成小片,在口瘡患處輕擦,每天三、四次。
一般2—3天鵝口瘡即可好轉或痊愈,如仍未見好轉,就應到醫院兒科診治。
在治療鵝口瘡時常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1 、 濫用抗生素
當寶寶患了鵝口瘡后,有的母親為消除感染,常自作主張給孩子服抗生素類藥物。當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時,會使一些微生物被抑制或殺死,從而破壞它們之間的生態平衡。當那些可以產生抗白色念珠菌物質的微生物數量因使用抗生素而減少時,白色念珠菌就迅速繁殖,從而使病情加重。
2 、 不應涂搽紫藥水
嬰幼兒尤其是新生兒的口腔黏膜薄嫩,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唾液分泌較少,口腔黏膜干燥,長時間涂搽紫藥水后,可使口腔黏膜更加干燥而產生潰瘍和明膠樣損害;涂紫藥水后,口腔黏膜被染成紫色也不宜觀察病情的變化。
3 、 治療不徹底易復發
用1%~2%的蘇打水(碳酸氫鈉溶液)于每次哺乳前后清潔孩子的口腔,是治療鵝口瘡的有效方法。使用這種方法,輕癥患兒不用其他藥物,病變2~3天即可消失。有些母親看到寶寶口腔的病變已經消失,就立刻停藥,這樣容易復發。因此,用蘇打水治療鵝口瘡時,在口腔內病變消失后仍需繼續用藥4~5日。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患鵝口瘡?
1、口腔粘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癥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后,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腭或唇內粘膜上。
2、好發于頰、舌、軟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并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癥。
鵝口瘡的治療
針對鵝口瘡的治療,首先要注意寶寶的清潔衛生,尤其是口腔衛生,給寶寶吃奶后要喂幾口清水,以清潔口腔。寶寶所有的奶具都要消毒,媽媽喂奶前要將乳頭洗干凈,接觸寶寶時要洗手。
在飲食方面,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并適當增加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供給,如動物肝臟、瘦肉、魚類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小編總結:新生兒鵝口瘡是可以預防的,平時只要注意口腔護理,每次喂奶后再喂幾口溫開水,可沖去留在口腔內的奶汁,這樣霉菌就不會生長了,此外,于每次喂奶前,先將奶頭揩凈,雙手也要洗干凈。新生兒所用食具,應煮沸消毒后才可使用。
下一篇:帶孩子看病說清7件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腹瀉,試試推拿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