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把握黃金期 善用物理治療6招
民間傳統觀念上,以為這種病可不管它,長大后自然會好,事實上的確有一小部分會自然消失,但有些卻可能因為這種延誤,而導致臉部兩邊發育大小不對稱、顏面變形、頸椎彎曲及頭骨變形等后遺癥;因此,正確認為這種病的治療,并把握時機就顯得相當重要。
輕度或中度的斜頸癥,經過復健治療,在一歲以后如果仍有殘余的頭部傾斜且頸部轉動仍然受限制,也應該考慮手術切斷已失去彈性的胸鎖乳突肌,以期小嬰兒能有正常的頭頸部發育。物理治療方面,主要可分成以下幾種方式:
1.熱敷:可使頸部肌肉放松。
2.超音波:為深層熱治療,可幫助患側纖維化肌肉的血液循環增加,并軟化硬塊組織,一般建議5~6個月大時才施行。
3.深層摩擦按摩:按摩時的方向必須和肌肉纖維走向相垂直,可輕松張力過高的組織,但不可太過用力,以免觸壓到嬰兒的喉嚨及氣管而造成不適。
4.被動牽拉運動:目的在于拉長患側縮短的組織,并增加側彎和轉動的角度;治療時可采仰臥,先固定寶寶肩部,將臉轉向患側,再側彎至對側。
5.主動運動矯正:對側的肌肉力量訓練,以加強肌力入平衡反應。并利用聲音或玩具做視覺吸引或翻正反應,誘發頭轉向患側或側彎至對側。
6.正確的姿勢擺位訓練:喂奶時由患側邊喂食、攜抱時抱在寶寶會將頭轉向患側邊的姿勢、玩具放置患側、將床靠墻(墻于寶寶健側邊)讓光線來源在患側邊、俯臥頭轉向患側,也可頭圈固定以維持良好的正中姿勢。
注:以上治療方式除超音波外,皆可經由物理治療師指導后,家長在家中自己執行,以增加療效。
Beware~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下一篇:關于小兒疝氣的處理經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什么寶寶眼淚汪汪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