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信息時報綜合報道 20多年前,法國戛納一家診所的護士因粗心大意導致兩個家庭抱錯孩子;如今,法庭判決相關醫療機構向兩家賠償共計188萬歐元(約1300萬元人民幣)。
法國濱海阿爾卑斯省格拉斯市法庭10日對本案進行宣判,判定戛納國際診所和相關醫療保險機構向兩名女孩每人支付40萬歐元,向她們的三位父母每人支付30萬歐元,向她們的三名兄弟姐妹每人支付6萬歐元,合計188萬歐元。
據報道,對于判決結果,兩個家庭都表示滿意,認為法庭認可相關醫療機構應對其過往行為承擔責任。
不過,涉案診所聘請的律師事務所稱,他們注意到法庭判處的賠償金額與原告提出的索賠1200萬歐元的要求有較大差距,但188萬歐元仍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被告方正在考慮是否要上訴。
女兒被嘲笑為“郵差的孩子”
1994年7月4日,18歲的索菲誕下一名女嬰,取名為瑪農。不過,瑪農得了黃疸,被轉移到育嬰室,和另一名同樣患有黃疸的女嬰梅拉尼放在一起。由于生病,女嬰皮膚偏黃,回歸到各自母親身邊的時候,被護士意外“掉包”。
索菲當時曾向診所提出質疑,說女兒的皮膚變得太黑,不太正常;診所則不以為然,說是治療黃疸造成的影響。兩家人因此帶著別人家的女兒出院。
瑪農長大以后,頭發變卷曲,皮膚呈現橄欖色,完全不像索菲夫婦。村民們便以此嘲笑,說瑪農是“郵差的孩子”。瑪農的父親還因為這個謠言與索菲分居。
瑪農10歲的時候,父親終于決定進行親子鑒定。鑒定結果令人震驚:不僅父親不是親爹,連母親都不是親媽。
索菲要求戛納國際診所進行調查,幾經周折找到了親生女兒。這讓索菲終于感到一絲安慰。
將錯就錯 兩家人不交換孩子
10年的親情難以割舍,兩家人見面后決定不交換孩子。兩個女孩都留在養父母家中,將錯就錯和養父母共同生活。如今,20年過去了,兩個女孩都已經長大成人。
索菲說:“我已經不跟親生女兒來往了。兩個家庭之間存在社交、教育和文化差異,令我們不自覺地相互競爭雪上加霜,她們也在這關系網中深受其害。”
不過,兩個家庭要讓醫療機構承擔法律責任。診所承認存在失誤,表示“實習護士”當時喝醉了酒,才搞錯了兩個孩子。
兩個受害家庭此前都曾經對醫院提起刑事訴訟,但法庭則援引訴訟時效,以案子過去超過10年為由不予受理。另外,索菲一家在本案中現身說法,另一家人則不愿透露姓名。
下一篇:張震喜獲千金曬嬰兒車 嬰兒車該怎樣選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什么是“一父兩母”嬰兒?會不會出現設計嬰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