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新快報訊 記者梁瑜 實習生任嘉寧 通訊員 易靈敏 張婧綺報道 廣西玉林的龐麗娟6月生下小寶寶藝涵,出生6天后肚子開始腫脹,滿月時已經鼓得像皮球,被診斷為先天性巨結腸后、在熱心網友和醫生的幫助下,送入了醫院。先天性巨結腸是什么疾病?為何會導致孩子肚子脹大?有什么危害?如何能及早發現?
先天性巨結腸
引起便秘、腹脹還可致命
“孩子出生24-48小時,一定會有墨綠色的胎便排出來,如果一點都沒有排,或排得很少,還從不放屁,那么就要警惕有可能是先天性巨結腸。”為藝涵做手術的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小兒普通外科吳強副主任醫師說,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先天性腸道畸形,5000個新生寶寶就有1個患病,男女比例4:1。患先天性巨結腸的寶寶,由于結腸或直腸的某一段缺乏神經節細胞,一直處于收縮痙攣的狀態,無法蠕動,上面的大便一直通不下來,導致便秘、腹脹。
痙攣段越長,出現便秘癥狀越早越嚴重。痙攣段不太長者,直腸指檢或灌腸后可排出大量胎糞及氣體而癥狀緩解;痙攣段長者,梗阻難以緩解,需手術切除病變腸段。
孩子因為拉不出便便,腸子越撐越粗大,肚子就脹起來;長期拉不出粑粑,孩子食欲下降,越來越消瘦、貧血,發育明顯差于同齡正常孩子。“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是巨結腸伴發的小腸結腸炎。”吳強稱,一旦發生小腸結腸炎,孩子的全身情況惡化,出現嚴重腹脹、嘔吐、腹瀉,由于腹瀉及擴大腸管內大量腸液積存,產生脫水、酸中毒、高燒、血壓下降,若不及時治療,有較高的死亡率。
拉得少≠先天性巨結腸
鋇灌腸等可助確診
拉不出、拉得少就是先天性巨結腸嗎?吳強表示,不一定,有好幾種病都可能出現便秘癥狀。“有的新生兒剛出生一兩個月左右,有的時候能拉一點,有的時候就是肚子漲,拉得不好,這個時候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吳強表示,除了巨結腸,需要鑒別的是胎糞性便秘、新生兒腹膜炎、習慣性便秘等。“臨床上經常碰到胎糞性便秘當巨結腸的,這種情況胎糞很硬,所以一開始拉不出來,但是洗腸把胎糞排出來,后續拉得很好,那就不是巨結腸。”而新生兒腹膜炎是腹膜炎導致的腸管漲,通過消炎治療就可以緩解;先天性腸閉鎖是回腸或結腸先天閉鎖,大便無法拉出來;有的孩子拉不出來其實是習慣性便秘,即測壓正常、鋇灌腸也沒有典型改變。“要提醒的是,很多媽媽擔心孩子屎尿漏出,把尿片包得嚴嚴實實,導致寶寶肛周發紅,也會引起排便障礙。”
吳強建議,孩子有排胎便延遲及反復腹脹、便秘并有進行性加重的病史,通過肛門指診、鋇灌腸、直腸肛管測壓、直腸活檢等輔助檢查可以診斷先天性巨結腸,鋇灌腸是最常用的診斷方法。
下一篇:新生兒濕疹巧護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出生后四五天是黃疸高發期 出院后應及時隨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