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乳腺炎是初新媽媽常見的一種病癥,約有1/5的哺乳媽媽在產后半年內曾發生乳腺炎,輕者不能給嬰兒正常喂奶,重者則要手術治療。及早預防、及時治療,可避免或減輕病癥。
感染乳腺炎的主要原因
乳汁淤積
乳汁是理想的培養基,乳汁淤積將更有利于入侵細菌的繁殖生長。而導致乳汁淤積的原因主要有乳頭發育不好(過小或內陷),妨礙哺乳;乳汁分泌過多或嬰兒吸乳少;哺乳姿勢不正確;乳腺管不通暢等。
細菌侵入
細菌常由乳頭處入侵,乳頭破損或皸裂,使細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徑。嬰兒口含乳頭睡覺或嬰兒患有口腔炎而吸乳時,細菌可直接侵入乳腺管,上行至腺小葉而致感染。
容易感染乳腺炎的情況
乳頭內陷
乳腺炎多發生在乳頭內陷的人,由于乳頭內陷,勢必在乳頭上有四五對乳腺導管不通或通暢不好,致使乳腺管內分泌的大量乳汁吸不出來,產生積乳,新媽媽自覺乳房脹疼,經過3~4天仍排不出、乳汁開始發酵,對乳腺管產生炎性刺激,出現很硬的腫塊,有自覺痛和壓痛,這就是積乳性乳腺炎。
乳頭衛生不良
細菌入侵是導致急性乳腺炎的關鍵因素。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細菌是無處不在的,尤其在我們的雙手、口腔、體表皮膚和衣物上,都存在大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致病性細菌。對于急性乳腺炎而言,這些致病菌入侵的主要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條:乳頭皮膚破損或皸裂,致病菌經破損的乳頭皮膚入侵,導致急性感染;嬰兒口含乳頭睡覺,其口腔內的細菌侵入乳腺管,并沿腺管上行,在乳汁淤積處大量繁殖;衣物不潔,沾染在衣物上的致病菌可侵入乳腺管;身體其他部位有感染性病灶,如上呼吸道感染等,細菌經血液循環至乳房。
乳暈裂和乳頭裂
這兩種裂發生以后常常有黃水滲出,發現后應該立即用高錳酸鉀水在哺乳前后洗乳頭,否則,會很快發展成乳腺炎。如果滲出的黃水很多或有膿性分泌物,要停止哺乳,不然會損害嬰兒健康。
乳腺炎患者起初會感覺到乳房疼痛,局部出現硬塊、脹痛。隨著病情發展,還可能出現怕冷、寒顫、體溫一下子升高,有時可至39℃以上,脈搏加快。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側的乳房出現發炎的癥狀。患病的乳房疼得不能按,局部皮膚紅腫,并有硬塊。同一側的腋窩處淋巴結腫大,按壓有疼痛感。當然,急性乳腺炎的癥狀會因人而異,有不同的表現。正在服用抗菌藥物的媽媽,局部發炎的癥狀可能被掩蓋。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和治療,患病的乳房很可能會化膿,甚至內部組織受到破壞,嚴重的會發生乳瘺。淺表的膿腫常可穿破皮膚,形成潰爛或乳汁自創口處溢出而形成乳漏。較深部的膿腫,可穿過乳房和胸大肌間的脂肪,形成乳房后位膿腫,嚴重者可發生膿毒敗血癥。
下一篇:原發性痛經重在生活調理親子中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媽媽如何應對產后6種疼痛親子中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